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

社交場

每次出入美術館看到社交場這樣的場佈,不禁心生疑惑….「就這幾台手足球,在展什麼啊?這可是美術館呢!」所以完全沒有想深入看看的意願。直到有一天,值班的夥伴說:一樓有個展間非常值得去看喔!如同天雷勾動地火般地觸動心靈,我們特地利用休息時間前來探險。

6191/朴勝模(韓國人)
利用不鏽鋼網以不同層次、不同疏密堆疊而成,有種若有似無,虛幻、不真實的感覺。第一次看見用這類素材塑成的藝術品,甚是驚艷,也非常佩服創作者的巧思。

無等異想/朴相華(韓國人)
幾塊垂掛的布幕,利用投影及燈光的效果。讓參觀者走進藝術作品裡,成為藝術的一部分。

〈無等異想〉裡的無等山,是光州居民的永恆避難所,等同於母親的懷抱。「無等」意味著「無等級制度」,不斷提醒著當地人,重視平等。



頓然看到這些剛拍出來的照片,好像在演恐怖片呢!不過整理後,覺得還蠻有美感的。

二子坪(三芝區)

1040603
二子坪遊憩區位於台北市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側,為大屯主峰與二子山之間的火山凹地,是以前的『中興農場』。由大屯山自然公園停車場開始至二子坪,步道全長為1.7公里,豐富的植物和昆蟲生態為步道的最大特色。

今天抽了空與朋友到山上走走,幸運的遇到蝴蝶季,不僅有導覽,還有蝴蝶的剪紙教學。

小蜜蜂你在忙什麼?是在生寶寶嗎?

這棵樹被攻佔了,滿滿滿的毛毛蟲
二子坪山徑-蝴蝶花廊
有一條距離菜公坑山步道不到1公里的產業道路,因為週遭的生態環境和氣候相當適合做為蝴蝶繁殖的場所,因此這裡成為大屯山區最多蝴蝶出沒的地區,故有『蝴蝶花廊』的美稱。

蝴蝶、蝴蝶,你飛到哪裡去了? 這是你的小寶寶嗎?

遠處的蒼鬱的山,近處翠綠的草坪,總是能讓人心情輕鬆舒暢。

吱吱喳喳永遠有講不完話的一群〝美〞女


藍鵲小姐,你也想來湊熱鬧嗎?要夠〝美〞才有資格加入哦!

姊妹好,一對寶!

無敵超強生命力,頭尾都模糊了,還能動,令人好生佩服!請問這是什麼?

I GOT YOU!總算找到你了!

原來蝴蝶跟蒼蠅一樣,都是甜食愛好者

1060915
秋天了,太陽公公不再老是紅咚咚,天氣涼爽了,正是出遊的好時光。老公一定感受到了,所以一直吵著要出去走走,去哪裡好呢?突然想到好久沒來的二子坪,路面平坦,本來就適合散步,最近好像又鋪了新的步道,走起來更舒適。
真是太享受了,不用40分鐘,不知不覺就走到目的地了,滿池的荷花開得好美,希望自己化身莫內,能留住一池的美麗。



But~~~這才是今天的主角~~~盤古蟾蜍~~
你可以再近一點~~~沒錯,我背上還有個娃娃!

走開,別再來煩我!不~~我就是要賴著你
我們也要~~大家一起來才熱鬧


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

集什麼

1060107-0917
今年年底北美館即將大整修,可能休館將近一年,直到明年七月才開館。此次兒藝中心策劃的主題是『集什麼』
從這個大抽屜進去就是展間,展示六位藝術家的收藏,這樣的布置正好與主題「集什麼」契合

〈玩具故事〉/加布里爾.卡林伯迪
是攝影師加布里爾.卡林伯迪花費30個月,走遍58個國家,進行拍攝小孩與其玩具的計畫,這邊只展示他計畫的一部分。

〈土壤圖書館〉/栗田宏一

日本藝術家栗田宏一收集來自日本各地的土壤,他將取得的土壤靜置於報紙上,等待風乾後,去除如樹葉、石頭等雜質,仔細地放入瓶中,並且依照顏色的層次放置。栗田宏一說:「抓起一撮土壤,你會發現,它們的顏色各不相同,質地與來歷也不一樣,但同樣都很美,地球上沒有骯髒的土壤。就像我們,雖然臉孔各不相同,想法與背景也不一樣,但大家都很美。如果人人都能相互尊重,彼此就不會產生紛爭,這是我們要向土壤學習的地方。」
同時,配合 《集什麼?》 的展出計畫,栗田宏一從20161014日開始,每三天寄出一張明信片,記錄這段時間他所經過的足跡。

〈履旅縷之介〉/康雅筑
這個作品裝置在牆面上的無數線球所構成的圖形,背包就像是人的身體,線是頭髮與路徑,背包內的樹是支撐身體的骨骼,藝術家康雅筑透過旅行來收集經驗故事,透過移動遷徙的步履展開旅程去發掘文化、瞭解紋樣、反思身份、接納差異與崇敬自然,這些行走的步伐慢慢長出生命色彩與自然能量。

〈印象窗景〉/吳芊頤
藝術家吳芊頤實際走訪臺灣各城市巷弄,搜集分類各鄰里的特色窗花圖像,將鐵窗風景截取一塊可見的範圍,呈現不同視角下的窗景符號,再使用只膠帶拼貼與油漆筆繪畫構成一幅幅有機的窗景。創作拼貼時, 直覺的調配空間比例,使用透明介面的光與影營造出獨特的空間感

〈聲動台〉/亞歷山德 · 列維
聲動台是件互動裝置作品,需要你溫柔地出擊,輕輕探索所有聲音的機關。這件裝置會感受
得到你,請輕觸金屬板面、把手埋進沙中、或是觸摸被風吹動的管子與布條。噓,小聲點,讓我們用身體來聆聽不同的聲音。
這是唯一一個在戶外並可與觀賞者互動的作品


〈和光同塵〉/王雅慧
出現在影像中的物件,好像是小時候玩耍的樓梯,又像是屋頂上的鴿子,有時又是小房子或積木……。藝術家王雅慧說:「老家舊屋記錄著我長大的每一天,而那覆蓋家屋的灰塵,看起來好像時光的棉被覆蓋著過去的記憶;抱著好像收藏一把故鄉的泥土那樣的心情,我收集了這些灰塵。」









每個展區旁都有DM及紙張讓參觀者蓋章後,至小工作坊收集成冊。設計者巧思的將欣賞藝術家的作品,結合活動,巧妙的落實了「集什麼」的主題。
可惜許多小朋友未能仔細閱讀及學校老師未能有效引導,以致學生亂蓋,造成紙張的浪費,甚是可惜。我的嗎媽病又患了ㄏ~ㄏ~


小工作坊不僅僅是蓋章集成冊的地方,也提供許多相關繪本、書籍供參觀者閱讀。並定時有志工為小朋友說故事。But~~不是我啦!我只是擺擺POSE做樣子而已。


互動區
讓參觀者將自己收藏的東西,設定主題後,拍照上傳進入兒藝中心電腦,之後不斷在螢幕上播放,也成為一項藝術作品。
可是有些觀眾的藝術素養真的有待加強,明明規定互動區不可拍人頭、鞋子、腳....等。
猜猜看,我收集的是什麼呢?

此外,不同時期規劃了不同的相關活動。如:能量毯、包包客、窗花.....,或採預約或現場報名參加。

許多展覽在參觀的當下,或許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,但透過事後的重新整理,卻覺得回味無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