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

我想要做一個夢

1040613~1050221
「我想要做一個夢」的構想源自對未來的想像,以展覽作為對話平台,透過「我們來跳支舞吧!」、「藝術家你好」、「胡思亂想做做看」、「枕頭外的狂想曲」四個主題探索夢、夢想與現實的關係,並藉由當代藝術的形式開啟感知與思辨的體驗。

「我們來跳支舞吧!」展出作品涵蓋繪畫、現成物雕塑、機械動力雕塑、聲音互動裝置、空間裝置、參與式計畫、現地製作壁畫、錄像紀錄等。

展場入口是李子勳以手工製作的「仿生物」機械動態雕塑《天王星飛行器二號》,以機械美學,展現對未知事物的幻想。展出期間,作品將每逢整點運轉15分鐘。
在展場裡面是李子勳另一件「仿生物」機械動態雕塑《金星飛行器二號》

崔廣宇《城市按摩:美麗的髒泡泡》用行動表現對環境的省思,也讓人看到表象的美好伴隨著現實的醜陋。利用公車排氣管接在管子中,利用廢氣轉動齒輪產生泡泡
蔣韜作品《誰?》邀觀者透過麥克風說話,經過延遲、變聲、傳導,引領觀眾進入變聲後的聲音引發童趣。
蔡海如《夢想打卡站》邀請觀眾在氣球上寫夢想,在氣球充氣與消氣之間,暗指夢想的充盈、失落與再生
王德瑜《No.80讓觀眾在充氣袋上行進躺臥的感官體驗。讓觀眾能在氣囊的外部的隨意接觸,以觀眾的身體與作品的碰撞,來賦予它在空間裡的定義。布料和充氣設備以及對身體的感知的探究,一直是王德瑜創作脈絡中的主要媒材與關注核心。

體驗被包圍的感官世界
躺下來宛如在夢境般的感覺
能在紫色雲端上翻滾,不做夢也難!
這利用觸覺取代視覺來欣賞作品,更是別有一番風味,也深受大家觀眾喜愛。聽說有人為此來了好幾趟呢!不可否認,這真是美妙且難得的經驗。

王建浩的雕塑作品《關於生活的紀念碑》、《美夢》、《小怪物》,探討慾望、夢想與現實的關係。
這可能要超大的巨人才能享受這超長漢堡吧!

《再來一次》以孩子的夢和大人的夢對應,預示成長懷抱夢想和現實之間匍匐而行的辛苦,直觀真實人生。

崔廣宇《如果我是()》以20多件被刻意消除日常功能的物件,讓觀者創造肢體想像與互動的最大可能。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,能讓日常物件開展出超越平凡造形的認知領域,掃把可以是馬,收攏的雨傘可以是耙,鍋盆成了搖滾樂團用鼓

「藝術家你好」是臨時駐點工作室,由不同領域的專業創作者,接力展出日常創作的工作室,並不定期駐館創作。
 



「胡思亂想做做看」邀請創意工作者與策展團隊合作,設計「創意實驗」,歡迎大小觀眾前來參與,觸發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思考。
這裡提供紙張和色鉛筆,讓參觀者發揮想像力,畫下自己的創作。感覺觀眾們經由一系列的參觀後,通常都有意想不到的佳作。
動物交通工具
機器裡有?
Who am I

「胡思亂想做做看」互動區外圍的走道上是林小杯《暫停一下啦,做個夢!》,跳脫畫框,以壁畫、壁紙的形式呈現。這樣的壁畫讓牆面如展開的繪本,故事的發展將隨著展期演進,讓觀眾每次回訪都有不同的視覺驚喜

「枕頭外的狂想曲」閱讀區以夢、夢想、冒險、勇氣、探索、自我實現為主題選書,展出約80冊相關書籍與繪本。
閱讀區的牆壁上貼著白雙全《爸爸睡著後兒子畫的畫,兒子睡著後爸爸畫的畫》,藉由速寫線稿與一歲半兒子的塗鴉「以畫對話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