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1月27日 星期五

武陵農場

 


武陵歷史:

民國48年因應東西橫貫公路宜蘭支線開闢,蔣經國先生帶領榮民,不畏艱險跋山涉水實地踏察拓荒,成立「臺灣榮民農墾服務所隸轄之武陵墾區」

民國52年建制武陵榮民農場。

民國58年更名「武陵農場」,以栽培溫帶果樹及種植高冷地蔬果為主。

民國87年宜蘭農場併入武陵農場,總面積約800公頃。


 武陵農場4個轉型期:

「開墾時期」民國52年~56

首任場長林德錡,帶領著榮民,開墾土地,試種夏季高冷蔬菜,溫帶果樹,確定農場經營方針。

「農業時期」民國56年~70

開墾改良土地,完成果樹種植,規劃完成了北谷蔬菜地,擴大農業生產面積,安置榮民,制訂生產競賽新制度加強果樹管理,推行農業機械化作業,有效提升效率,節省人工,直營事業已達自給自足目標。

「農業休閒轉型時期」民國70年~87

民國75年農場完成第一期轉型規劃,以推動觀光遊憩事業,自民國78年逐步推動觀光設施軟、硬體之建設,完成露營區、醒獅園親子廣場,規劃興建茶藝館、賓館員工宿舍、旅遊服務中心並配合輔導規劃觀光連線,爭取觀光局等相關單位經費補助,逐步擴大設備。

「轉型觀光發展時期」民國88年至今

推動第二期轉型計畫,並興建武陵第二國民賓館,民國92年配合政府政策,完成第二賓館委外經營,並繼續擴充整修各項設施,先後完成楓林小館、蝴蝶館、露營區、武陵茶莊、武陵路電力地下化及高山植物園區等工程,使農場正式進入以觀光為主之轉型階段。

★資料載自武陵農場官網

 

旅遊小記…

1070620-21

帶著小學生遠足的心情,精心準備了水果和三角飯糰、零食,半路上朋友又買了各式滷味。滿滿一桌還真澎拜,誰說退休的老人家就不能有童稚的歡愉初心呢?


即使天公不做美,下著綿綿的細雨,也不減我們的遊興。朋友一同說說走走,一樣買足、玩夠到天黑黑才回富野度假村休息。晚上,飯店內還有音樂會和觀星活動,不過,這天氣看來觀星是泡湯了,但也學習不少天文知識。



隔天,幸好天氣放晴了,終於來到附近走走,偶遇一位從台北來的導覽解說員,他分享自己每個月都來,每次大約一星期,既可貢獻所知服務遊客又可度假,真是個開心又幸福的志工呢!




這次因天氣和時間上的關係,我們不能玩得很盡興,不過,也讓我對武陵有了初步的認識,期待以後還有機會欣賞武陵四季的美,每個月各有特色喔!



1091125-27

因慕名武陵的秋之美,楓紅和杏樹,我們又跟著沁蓉的團來了

楓葉和落羽松真的令我驚艷呢!


今年追了許多地方(台南、宜蘭、桃園、苗栗………)的落羽松,就這裡的落羽松美壓群雄了。

也第一次見識到芳香萬壽菊的花可以開得如此茂盛,「數大就是美」絕對不是空穴來風。


可惜的是我們好像有點晚,杏葉都落得差不多了,只剩幾顆還在努力的撐場面。

這次的時間也比較充裕,比較悠哉,也走得更遠更廣。

可惜櫻花鉤吻鮭的觀魚台整修中,我們還是無緣到七家灣溪畔去尋找櫻花鉤吻鮭的蹤跡。

人生總得留些遺憾,心中才能永遠懷抱著希望。

這次來的富野度假村的音樂會是中、小提琴的演奏,清新的空氣、美麗的風景、悅耳的音樂,是心靈最佳的饗宴。連一向不愛音樂會的林木樟都連續兩晚列席欣賞呢!

滿空的星斗,借助手機的APP,我們也終於觀察到許多星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