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是一個小車站,腹地卻不小,是因為這個車站是屬於台灣鐵路少見的「折返式車站」。由於合興站附近為坡地,因此鐵軌處於爬坡段,有斜度,不利於停車及會車,因此車站另設一條平緩的鐵道。當列車會車時,一輛火車先轉入站內的平緩鐵軌,等另一列車通過後,再折返倒車,然後再往前駛入主線。
如今折返式鐵軌已廢棄,站內的折返鐵軌與主線已脫離,改成景觀步道及公園。
合興車站月台頂邊鐵道旁有一間作業室,紅磚紅瓦的日式舊建築,古樸又可愛。工作室旁有一排舊式的轉轍器,數一數,共十四個。轉轍器用來控制鐵軌之間的接軌,以供列車由一軌道轉入另一軌道。在火車站的月台附近通常都可看見轉轍器,但像合興車站這麼一整排的轉轍器,倒是很少見。
合興,舊稱「十分寮」,早期曾經是砍樟製腦的腦寮。後來因開採水泥廠而設站,車站以輸送水泥為主,因此站務繁忙,曾經有十五名鐵路員工。民國八十八(1999年),台灣水泥廠停產後,合興車站就跟著沒落。台鐵一度打算廢站,後來一對夫妻出面認養舊車站,於是促成了合興車站的重生。
原來,幾十年前,這對車站曾搓合出一對戀人。當年他們都是搭乘內灣線鐵路至新竹上學。民國四十七年(1958年),就讀新竹高中高一的曾春兆,在火車上認識了隔壁校成績全年級第一名的女孩彭智惠。民國四十九年(1960年),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的那一天,曾春兆不小心睡過了頭,到達合興車站時,火車剛開走,他心想若趕不上考試,恐怕會被留級,可能會影響了和那位女孩的友誼,於是他便沿著鐵軌追火車,足足追了2.1公里,終於在九讚頭站趕上了火車。後來,這段戀情終於開花結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