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5日 星期四

台灣歷史博物館-南門園區(中正區)

有點感傷地參加今天在南海路上達餐廳的歲月志工聚餐。我們不知道上面對未來有什麼樣的〝遠景〞,唯一能做的是對目前的志工服務盡力而為,及珍惜及延續這十多年的緣分。
餐後到附近的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走走,對這裡古樸的氛圍有點小小的驚艷哦!






日本時代臺灣總督府於1897年規定鴉片專賣,並陸續將樟腦(1899年)、食鹽(1899年)、菸草(1906年)、酒(1922年)等納入專賣事業。「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南門工場」創建於1899年,為製造及試驗樟腦、鴉片等兩大專賣品的重要生產基地,1901年改稱南門工場,1931年再改名為臺北南門工場,是日本時代臺灣唯一的公營樟腦加工廠。
戰後本工場由政府接收,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,臺灣專賣(公賣)業務縮減為菸、酒、樟腦三項,本工場於1952年改稱臺灣省樟腦煉製廠、1956年再改名為臺灣省樟腦廠。
1998年,南門工場由內政部指定為國定古蹟,2004年起臺灣博物館配合文化部(原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)首都文化園區計畫,建構「臺灣博物館系統」,將都市中的歷史空間整頓再利用為博物館空間。





紅樓
我們今天參觀的主要重點。以前是樟腦倉庫,1914年由總督府技師土生瑾作設計,為一棟兩層樓之紅磚混合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,前方有單斜鐵骨造屋架之「荷造場」。
大門前正在運送這隻??鹿,標本做的徐徐如生。
服務的櫃台感覺很棒,正是我喜歡的FU。

提煉樟腦的材料及設備。

聽說一大早就參加郵政博物館的解說活動,大家都累趴了。


有人更因為中午不新鮮的蝦而頭痛欲裂,馬上有夥伴發揮推拿的功夫。拜託!別唉的那麼大聲,全館都聽到了。也又有人很用心地聽解說。

二樓是台灣動植物的介紹
最令我感興趣的是種水稻的3D動漫遊戲,讓我們玩得腰酸背痛,體驗當農夫的辛勞,大家也玩得不亦樂夫!
還要拍照,很忙呢!
收成囉!

小白宮 
為臺灣少見的明治時代石造建築,因外觀顏色灰白,遂被稱為「白樓仔」或「小白宮」。其牆面由室外至室內分別為38cm厚之唭哩岸石與11.5cm厚的紅磚,其中唭哩岸石來自當年被拆除的舊台北城牆;唭哩岸石屬於木山層石英砂岩,是清代和日本時代常用之建築、地坪石材,產於臺北盆地之士林唭哩岸、大直、北勢湖一帶。
因為時間上的關係,我們無法參觀小白宮。以後我一定要ˋ找機會再來玩。
不管未來如何,我們都要讓自己的心境展翅高飛,我們間的友誼永不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